兰州会议

发布时间:2002-04-24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暨第二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02年4月2224日               会议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友谊宾馆

2002年4月22—24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二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友谊宾馆举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袁振国副司长、林奇青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黄宝印副处长,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刘裕品副主任,甘肃省教育厅李卫国副厅长等领导到会并讲话。西北师范大学王利民校长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1名委员中的19位委员出席了会议。大会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会议继续吸收全国29所(实到28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研究生院(处、部)的领导出席。会议还破例允许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等部分正在申请加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的院校领导列席。《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驻兰州记者站、甘肃电视台和甘肃日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会并报道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这一盛会。

开幕式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以下简称教育指导委员会) 秘书长裴娣娜教授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王利民校长首先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言。时值西北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庆百年校庆盛典前夕,王利民校长代表西北师范大学热烈欢迎来自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兄弟院校的代表,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接着,甘肃省教育厅李卫国副厅长讲话。他首先代表甘肃省教育厅和全省各高校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领导、来宾和全体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和亲切问候,随后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甘肃省的地理概况、教育状况等,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胜利结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袁振国副司长充分肯定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他讲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领导下,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声势壮大,人数增多,成果推进。在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此次会议,肯定会为消化、吸收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很大帮助。他谈到,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也很重视,正在积极探讨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教师教育如何与其共同发展的问题。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中国教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师教育要同步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大家思考。袁振国副司长要求与会代表要重视师范(教师)教育几个明显的转折内容,即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师范院校系统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在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下,鼓励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参加培养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培养、培训的相互分离到“一体化”的转变;师范院校要很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密切反映其要求,与此同时,要有推动、引导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识。他还要求大家要下大力气研究专业学位教育提高水准和层次的问题,他讲到,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大学如何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探索出“人无我有”的模式至关重要。他建议研究在教育指导委员会下成立一个在应届生中培养教育硕士问题的专题小组。最后,他希望本次会议在具体工作的研讨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刘裕品副主任在讲话中首先向会议邀请其参会表示感谢,并表示通过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情况,向专家学习,以便学位中心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专业学位教育提供服务。他讲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1997年开始招生,发展很快,这与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密不可分。但必须同时看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实际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应有突破性、超常规的发展思路。最后,他对招生院校和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学位中心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会议成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黄宝印副处长向会议通报了2001年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情况,介绍了其它相关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从全面贯彻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学位类型,调整地区布局,加快发展;围绕规律性内容,加强质量保证;推进评估工作以及专业学位考试、录取制度的改革等五个方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思考。他认为专业学位教育肩负神圣使命,经过努力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明远教授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要加强专业化的程度,保证质量,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宣传力度,明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真正提高教师地位的历史重任。随后,他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任务。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裴娣娜教授代表教育指导委员会向参会领导、院校代表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表示感谢。

大会期间,来自于试点院校职能部门的领导组成的管理组交流了自2001年4月教育指导委员会武汉会议以来各院校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情况。院校普遍反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省(市、区)地方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学校也将其视为重要办学任务,围绕质量、特色在课程教学、论文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更为有效的措施,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院校代表还就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联考科目、教材编写、教育评估、工作条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他们还建议,为了便于试点单位之间相互交流,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试点单位应开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网站。

会议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黄宝印副处长认真、耐心地回答了代表们的提问,并针对代表们提出的招生、报名、考试、录取政策的稳定性,招生部门的办事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今后招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此外,他还针对教育指导委员会本次会议讨论的教育评估方案发表了个人的基本看法。他认为,一个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性、可测(行)性、导向性、约束性和促进性。他赞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定位为行业评估,评估结果不排序,进行内部自我完善。他特别强调,评估不要走形式,要有效果,要让学校真正感到评估是保证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

在大会闭幕式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明远教授概括了本次会议讨论招生工作、教育评估、教材编写、案例编写等问题的情况,强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牢记“质量第一”的原则,否则,势必降低社会声誉,从而不利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他代表教育指导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中心、院校参会的领导以及承办本次会议的西北师范大学提供的良好服务表示感谢。随后,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澜教授做了补充发言,他提醒大家要保持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日常工作的热心,各校会后要督促科研结题工作,要落实教材编写工作,重视案例收集,秘书处应采取措施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通讯》继续办下去。叶澜教授特别表扬了华南师范大学从武汉会议至今,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并号召试点单位向华南师范大学学习,努力、踏实、主动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群体多做贡献。最后,会议还特别安排尚未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列席本次会议的新疆师范大学的领导发言,该校薛天纬副校长在发言中感谢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新疆师范大学的支持与关怀,真诚邀请与会代表光临今年8月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师范类工作委员会会议,希望下次做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如下内容:

一、关于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工作

1)联考科目:不变。

2)联考内容:进行调整,加强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应用性的内容,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3)考试大纲:进行修订,仍有原牵头单位组织,今年10月底前修改完成,2003年考生要使用修改后的考试大纲与复习指南备考。

4)专业设置:暂不开设新的学科专业方向,如小学教育方向,可考虑先搞试办非学位的课程班,为今后开展该专业方向积累经验。。

5)招生对象:向下延伸,增加幼儿园教师和幼教工作者的招生。

6)招生规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试点单位工作人员、教育硕士毕业生都应主动写文章,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影响地方政府教育官员、中小学校领导转变观念,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报考教育硕士,扩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报名规模,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至少应达到31,比例过低,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委员们建议,可考虑计划指标两次分配,先制定一个指导计划,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实际录取计划。另外,委员们认为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加大政策性的规定力度,还应与国家人事部沟通,制定配套性的政策。

7)关于新增试点单位:讨论了新增试点单位的原则,依据该原则,委员们同意增加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和浙江大学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二、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委员们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见:

1、关于学位课程: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改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关于专业必修课:

“信息技术与教育”改为“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远程教育学”改为“课件开发与应用”;

相应的课程标准重写或修改。

3、关于选修课程:

各模块的标题中“......研究方向”四个字不要;

删去模块四;

模块一中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范围太大,另外,“系统科学与教育”也可酌情调整。

委员们还就课程标准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即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应加强应用性内容;课程标准应体现新理念,如现标准中将方法分为“教的方法”、“学的方法”等,表现出教学观念陈旧。

 

三、关于“42”模式培养教育硕士工作

委员们首先围绕“42”模式培养教育硕士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该模式实际含义是在大学本科生中招收教育硕士。接着,委员们探讨了实行此模式所需要的内外部环境。经过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该模式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情况不同,在职攻读和应届生攻读的背景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加上“42”中的“4”不在研究生教育职能部门中研究,而“2”如何安排也缺乏经验,加上学位与学历问题的解决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推行“42”模式培养教育硕士需要一定的准备过程,本次会议时间短,没有充分时间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对该问题暂不做出结论。

四、关于评估工作

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艳茹教授向委员们介绍了今年3月在华南师范发大学召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方案研讨会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关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和评估指标体系相关内容(名称问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指标体系采集、评估结果的处理、评估经费等)。委员们同意评估定位于教育内部评估,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评估结果不排序。委员们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德立教授的主持下,对三级指标体系逐级进行了讨论,并做了全面细致的修改,例如,对一级指标次序的调整和删选,二级指标表述上的规范及三级指标内容的增减等都做了一一的敲定,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会议委托由沈德立教授负责,何艳茹、袁锐锷教授参加的评估方案研制小组会后对原评估方案,在本次会议研讨、修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推敲,并再次征求院校和专家的意见,完善该方案。试办院校于20025月?D?D10月底按评估方案要求进行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报秘书处;全国评估专家组2002年年底或2003年初分片对试点院校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秘书处,秘书处最后形成本次评估的综合报告,经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和评估专家组组长审阅、修改后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五、关于科研课题结题工作

会议决定,科研课题结题工作采取会后通讯评议的方式。委托秘书处将委员分成若干小组,三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会后组员对科研课题写出通讯评议意见交给组长,组长汇总,写出最后鉴定意见。

六、关于案例编写工作

会议听取了武汉会议承担案例编写前期准备工作的辽宁师范大学傅维利教授所做的关于《教育问题研究案例精选》编选大纲编写思路的介绍。委员们一致认为该编选大纲总得来讲写的好,但应以微观为主,更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关心的话题,前面部分压缩一下,后面应再展开一些。会议最后仍然委托傅维利教授具体负责下一步具体操作的工作。

七、关于教材编写工作

1)成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材系列丛书编委会,编委会组成如下

总主编:顾明远

副总主编:叶澜、沈德立、何艳茹、裴娣娜

成员:顾明远、叶澜、沈德立、何艳茹、裴娣娜、张大均、袁锐锷、傅维利、吴志宏、杨小微、王焱华

2)丛书各册名称及主编

教育学原理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

教育心理学    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张大均教授

教育技术学    主编 华南师范大学袁锐锷教授

教育管理学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吴志宏教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

英语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王焱华教授(后调整为毛大威)

案例教材     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傅维利教授

3)完成时间: 最迟20031231

4)会议委托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裴娣娜教授落实系列丛书出版单位,编委会与出版单位签订编写与出版协议;经费争取多方支持,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拨款、出版单位启动资金、教育指导委员会经费投入等;出版与发行要保证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利益;丛书要采用统一规格、提法和装璜;系列教材丛书仍有原牵头编写六门课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院校组织编写;系列教材丛书编写,教育指导委员会要进行正式立项。

八、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行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

因时间关系,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对《条例》个别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后,委托秘书处对《条例》进行删减,文字上再进行仔细推敲。《条例》可在修改后,先在院校进行试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九、会议听取了何艳茹、裴娣娜教授关于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院校领导分两批赴美国、英国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的情况汇报。华东师范大学提出承办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国际交流活动的申请。

十、何艳茹教授向会议通报了其代表教育指导委员会出席2001年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情况。她概括到,该会议是一个重要事件,它确立了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保证质量、体现特色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要加强自律,同时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

十、会议听取了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关于2001年经费使用情况和2002年预计经费收支情况的通报。

十一、会议决定2002年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工作会议承办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会议时间初步定于20035月。

本次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意义重大。特别是会议研究、讨论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问题;再次下决心并采取实际措施编写教材系列丛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向西部倾斜,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新疆、青海和贵州师范大学为试点单位,同时打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师范大学独办的格局,首次吸收苏州、浙江大学等综合性院校进入试点单位,表现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师范院校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在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下积极迎接挑战的胸怀和气魄。

会议感谢为本次会议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方方面面的单位、部门和人员。会议也感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的有关领导对教育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工作的充分肯定。会议还向首次参会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表示感谢。委员们举杯,相约明年西宁见!

【秘书处20026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