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作总结会议

发布时间:2005-08-13



首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工作总结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05年8月13日 会议地点: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第一会议室

为了研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规划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首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会议于2005年8月13日在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明远教授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理医处黄宝印处长、江西省学位办公室王俊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游海书记兼校长等领导到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澜、何艳茹、秘书长裴娣娜教授以及赵彦修、胡晓莺、王选章、邓宗琦、吕九如、周庆元、杨启亮、康岫岩、范禄燕、傅维利、张大均、孙名符教授等21名委员中的16位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张聪处长,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翟东升同志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

黄宝印处长向会议介绍了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学位教育情况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近期将要开展的工作;何艳茹教授介绍了关于首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的起草情况;裴娣娜教授汇报了中国教育博士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考察情况。

黄宝印处长在讲话中谈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一,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81年恢复学位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实现了两个战略目标:既立足国内、独立自主在所有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和经过近几年连续扩招,我国已经从研究生教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上研究生教育的大国的目标。下一个目标是实现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强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基本实现了对专业学位认识,专业学位的方向是对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符合中国教育改革方向,而且是大有前途的。研究生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专业学位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针对走向社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在职教育、提高的任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就业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应用性学科的建设任务。第二,提出目标:专业学位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的主渠道。为此,要解决好专业学位教育的三大瓶颈问题,既认识、观念、教师问题。第三,要研究专业学位的教育规律。他特别强调在探索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有限,制约因素来源于市场的选择、内部的规范管理、行业约束和教育评估,其中行业约束是最大制约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他认为教育指导委员会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其一直接写建议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其二召开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重点问题,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其三,依托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评估工作。第四,专业学位教育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培养并重。他建议教育指导委员会要继续研究开展“4+2”培养教育硕士的问题,围绕要不要搞、有无实践年限规定等核心问题进一步论证。第五,规范管理。他强调专业学位教育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坚决反对“异地办班”、“异地办学”。最后,黄宝印处长介绍了国务院学位办围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所做的的近期工作,一是完成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二是开展评估工作,要求教育指导委员会抓紧时间制定评估方案,届时在北京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该项工作,今年下半年试点单位转正工作结合评估工作一同进行;三是研究与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紧密配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国家宏观政策衔接问题,服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四是“4+2”培养教育硕士和开展教育博士的研究和论证工作,论证需求,分析利弊,借鉴国外经验,要解决能否搞、学什么、保证方向的问题。他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真正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办成一个被社会认可的“品牌”。

委员们围绕《工作总结》(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对任期内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交流,对今后工作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会议认为,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有章程,但没有规则、纲要,到底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它的教育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有效地约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办过程中出现的培养单位办学的“失范”情况,真正达到行业自律的目的等等问题,为此,下一步应加强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在宏观调控、在教师教育咨询参谋、在规范管理等方面,教育指导委员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工作研究。

二、扩大宣传,提高认识,处理好两个关系,加快专业学位发展步伐

会议认为,(1)对教师的认识问题。第一,从学术角度看专业学位,由于许多人不认识教育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把教师当作专业性工作,片面强调教师的学科学术水平,从而没有从当代教师专业要求的高度看待教师教育;第二,从自身工作角度看专业学位,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质量要求等方面确实还有不完善的地方。(2)沟通交流工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内部工作认真、扎实、注重质量,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不够。

为此,会议建议:(1)要面向全社会加大教师专业性认识的宣传力度;(2)要加强与其他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交流,要关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专业学位教育的动态,与国家社科基金委、国家规划办加强联系,通过国家科研立项,扩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与影响力;(3)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总结、会议纪要等重要文字材料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学位办)主管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职能部门(4)要建立网站,一方面为试点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扩大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5)练好“内功”,包括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探索符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摸索适用的教学方法等等,使得专业学位的教育能真正提高教师的质量,最终获得中小学教师和管理干部、国家各级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会议认为,宣传是手段,认识是前提,但处理好两个关系,加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是国家的迫切需要。目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遇到两个矛盾,其一是扩大规模与中小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生源的矛盾;其二是扩大规模与培养单位符合需要、较高水平的导师不足的矛盾。

三、加强专业学位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议认为,专业学位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把好三关,既教师地位的认识、教师的培训、教师的考核。教师地位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方方面面、全社会进行宣传,从某种角度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队伍不是水平有问题,而是认识不到位,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导师指导、教师专业性等方面加强交流与指导,如有可能开设论文指导教师如何指导教育硕士的课程;要探索和完善“双导师制”(培养单位导师与中小学校兼职导师)和“两个结合”(教育学科背景和学科背景的导师结合),以便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四、进一步、深入、全面调研国外开展专业学位的情况

会议谈到,国外培养专业学位,本硕连读的情况较多,在职学习的少,而且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别。教育指导委员会今后要在总结前几次开展国际交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很好地研究国外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质量要求等等情况。

五、积极开展设置教育博士的工作研究

会议认为,设置教育博士工作应提到教育指导委员会议事日程上来。会议认为,目前只考查了澳大利亚开展教育博士的一些情况,还很不够,还要全面、系统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要论证开设教育博士的可行性、必要性,要研究教育博士开设学科、学习内容、招生对象等细节问题。

六、管理规范问题

教育指导委员会一方面要在学科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还要体现行业自律。试点单位出现的一些办学“失范”的现象,教育指导委员会要采取措施,约束试点单位遵守行业要求。


会上,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工作总结的征求意见稿,认为较全面、系统和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本届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本届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带有创建性,工作班子精诚团结、责任心强、专业相对成熟,相互帮助,合作愉快。不少委员深感在工作中受益非浅,并将此视作是自己人生中一个有意义的经历。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指导委员会

秘书处

200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