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昆明年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0-01-11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暨第一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纪要

(秘书处,2010.1.1112

 

201017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第一届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教育工作扩大会议在昆明市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军,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副处长郑晓梅、考试处副处长李恒金、信息服务中心任超,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伊继东以及教指委委员(朱慕菊、张民选、马重奇、康岫岩、范禄燕5位委员因事未能参会)、来自全国76所(纯教育博士培养单位3所)培养单位中的73所高校(首都、曲阜、福建师范大学3所院校未派代表参会)的16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叶澜教授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伊继东先后致辞,钟秉林、李军随后发表了讲话。
    钟秉林主任委员首先代表教指委向对本次会议给与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教育部师范司、云南省教育厅以及云南师范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他从教师的培养体系更加开放、教师培养模式更加多样、提高培养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三个方面介绍了与我国教育专业学位有关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所呈现出的特点。最后,他对本次会议的议题和任务作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李军副主任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及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工作两个方面发表了讲话。

首先,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与会专家们提出的关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的一些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既今后一段时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来自于公众的需求问题,多样化的问题,科研、知识创造及其共享合作的问题,终身学习的需求问题,信息通讯技术对学习产生的影响问题,社会责任问题,来自于政府的因素问题七个方面。因为我国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深度的考虑。接着,他介绍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下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二、三、四”的问题。既“一”是“完善一个制度”,既如何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二”是“统筹两个协调”,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在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等不同取向上协调发展的问题。“三”是“抓住三个重点”,既注重优化结构,区域、层次、不同类型、学科结构的问题等等,它涉及资源的投放、存量的调整、培养单位和新的专业学位种类的增加问题等等;注重提高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质量观的认识不到位,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方面创新不足,办学理念和现实的差距,投入的严重不足等问题,提高质量问题不应该是虚的,应该从细节做起,从各个环节做起。他特别强调要禁止异地办学、通过中介办学和以利益为取向、学校内部各自办点,不从专业学位的初衷是要整合学校的办学资源,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最大的效益出发,把专业学位作为利益蛋糕来切割的做法。他还讲到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的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培养院校是必须要做的,而且专业学位教育不仅要有准入机制,还要有退出机制,教指委今后还要开展认证的功能,学校要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认识。第三个注重,是注重制度创新,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运行机制如何调整,招生考试怎么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问题,教育评价的问题等。“四”是“促进四个转变”,既观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培养模式的转变,制度和机制的转变。

开幕式后,教育部学位中心考试处李恒金副处长向院校管理干部会议作了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特别是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考试情况的报告;教育部学位中心综合信息处任超同志介绍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的情况;张斌贤秘书长对2009年教指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通报了2010年教指委的工作计划;秘书处翟东升同志通报了2009年全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录取建议分数线的情况。

A、会议期间,教指委采取集中和分组讨论的方式,研究、讨论了教指委章程,2010年工作计划,教育博士招生、培养方案,教育硕士优秀论文评审、新增领域论证、培养院校申请新增领域审议、第三批院校评估总结和第五批院校专家检查活动情况通报、2009年录取建议分数线情况通报等工作,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原则上通过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会后秘书处再进行文字推敲后,经钟秉林主任委员审定后,上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文件;

二、原则上通过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0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委员们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思路要清晰、工作重点要突出、活动脉络要透明、工作开展要循序渐进;

三、会议听取了秘书处工作人员关于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建议录取分数线的情况通报,并通过了制定的建议分数线;

四、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博士分委员会:

(一)原则上通过了《教育博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委托文东茅委员根据大家讨论意见对其进行修改,《方案》修改后的电子版报谢维和、刘海峰委员审议,审议后再报秘书处;

(二)教育博士培养院校代表交流了教育博士报名、收费、招生指标调整、命题等工作情况,会议一致认为要严格把握教育博士的报考条件、考核和录取标准,要重视教育博士的质量保证工作;

(三)会议按照《工作计划》重申了教育博士教学、课程、论文标准、质量保障机制的研制工作,建议教育博士培养院校提供各自学校有关教育博士教学、课程、论文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的工作资料,供相关课题研制小组在注意工作节奏的基础上研究工作参考;

(四)会议研究了教指委与教育博士培养院校的工作机制问题,肯定了二者之间通过联合召开工作会议的形式,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有关工作的工作机制,会议确定今年再召开一次类似本次会议的会议。

五、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分委员会:

(一)会议听取了王选章委员关于评审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情况的汇报,通过了86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优秀学位论文;

(二)会议听取了吴康宁委员关于审议院校申请新增教育硕士招生领域的情况汇报,通过了审议小组的审议意见;

(三)会议审议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德育教育四

个新设专业的论证报告,会议决定在完善论证的基础上开设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专业,其他2个专业暂缓开设;

(四)会议讨论了“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实施办法,会议委托秘书处吸收委员修改意见后,将其上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五)会议讨论了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修订、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指示该工作负责委员抓紧时间落实该项工作;

(六)会议交流了今后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改革的思路,中心思想是如何吸引和保证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报考和考取教育硕士。

   

B、会议期间,院校组也采取先分组交流再大会汇报的方式,经过院校代表广泛交流,形成如下建议:

    一、招生工作

    1、考试科目:教育学、心理学和外语三门合并为教育学综合1门考试科目;简化外语考试;专业课考试纳入院校复试进行。

    2、报考条件:可否考虑突破本科限制,向专科开放。

3、录取工作:希望能允许跨省调剂;调整考试成绩的有效期;应制定有利于优秀中小学教师、管理干部报考和录取的特殊政策;增加招生指标。

4、配套政策:希望国家、地方出台政策促使教育硕士所在单位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鼓励基础教育战线教育工作者积极报考、解除后顾之忧认真学习,应该明确学位与任职资格挂钩的规定。

    二、培养工作

    1、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修改参考性培养方案,能否调整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可否提供参考性课程模块,由学校自主确定

    3、培养目标是否需要统一?

    4、多组织院校间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

    5、强调院校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6、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建议对其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找出问题所在,提供解决方案;

    7、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制2年,社会认同不高,培养经费紧张,工作实践及就业困难。

    三、学位工作:建议以课程论文或其他方式替代学位论文。

    四、经费投入:希望教育部提高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经费投入。

院校组的大会交流由梁景和委员主持,他在最后会议的总结时强调,举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院校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的关系问题。针对院校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他表示今后教指委要积极做好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指导和向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的工作。

会议期间,张斌贤秘书长2009年开展的第五批院校的专家检查活动和第三批院校的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进行了总结;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郑晓梅副处长通报了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和数据统计的情况;会议推荐徐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各自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叶澜副主任委员从两个群体(教指委委员和培养院校专家、管理干部)加强合作、院校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如何解决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育硕士学员的实践智慧,通过挖掘学员的实践智慧,教育理论本身也获得发展的源泉,从而使教育理论能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何解决教育硕士学员的“工学矛盾”(除了必要的集中学习外,还要采取诸如“走出去”的方式,解决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不熟悉基础教育实际的问题;采取导师与学员合作作课题研究;多学员的学校,培养成基地学校等做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长远考虑,一批教育硕士教师要“转型”,转向专门的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应该应该拓展聘请兼职导师的范围,可考虑选择优秀教育硕士毕业生充实到兼职导师队伍中;要研究如何更充分地发挥一线兼职导师的作用,发挥学员自身经验的交流和学习作用,可考虑学校联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还可以要求学员带案例、带优秀课进校,学员相互启发、学习,教师进行点评指导)等5个方面发表了讲话,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开展其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会议前一天,教指委院校申请新增领域审核小组召开了会议,针对200912月教指委成立会议后未完成的领域审核的工作进行了院校提供的补充材料的再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