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作介绍(南京师大)

发布时间:2007-10-30


构建服务基础教育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 王立新

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在《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由此在教育硕士培养是这一由诸多环节组成的过程中,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课程考试、教学实践、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写作到论文答辩,都有必要围绕基础教育这一中心,探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内容、途径和方式。

一、明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人才。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该文明确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经过认真学习和反复研讨,我们认为,这一培养目标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全面深入地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理论。(二)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基础教育实践的能力。(三)具有在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以提高学员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层次教学和教育管理类人才。一方面,我们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为灵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规律,从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水平出发,在调整课程体系时在多数课程中增设实践环节,在编写课程教材时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改革教学方式时强化观摩教学和案例教学,并要求学员各门课程凡有实践活动都必须提交活动报告,可对报告评定分数并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在突出课程教学上的实践性特点的同时,也强调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要求学员将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积极鼓励学员从中小学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实践出发,联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论文选题,通过自己的理论思考和论文写作加以解决。倡导学位论文以真实案例或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撰写,坚持论文开题和答辩委员会至少有一名实践型专家的要求。在学员论文答辩时,尝试把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在中小学的新形式。如我校每年都与南京市教育局合作,把一些教育硕士的论文答辩安排在所在学校举行,这种形式既促进了教育硕士积极开展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也让中小学参与检验教育硕士毕业生的实践水平,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导师与学生、培养单位与被培养单位的双向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确立适应学员需要的多样化的学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校了解教育硕士学员是一群由在职人员组成的学习群体,他们具有需求广、要求多、时间紧、差异大等特点,单一、固定的培养方式很难满足他们的多种多样的需求。我校在确保学员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先后探索出了集中在校学习一年的三年制学制、南京地区的学员周末学习的四年制学制和暑假学习的三年制学制。这种多样化的学制避免了学习时间与本职工作的重大冲突,减少了学员请假的频度,大大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报考我校教育硕士的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教育硕士学员的学习需要。

四、建设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雄厚师资队伍。名师出高徒,没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教育硕士导师队伍,是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的。面对数量不断增加的教育硕士学员,为了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首先应当努力提高广大教育硕士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颁布管理规定、开展新上岗导师培训、聘请名师开设基础教育方面的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其次,进一步扩大教育硕士的指导队伍。针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硕士导师比较缺乏的问题,可从有条件地选聘部分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作为教育硕士导师。明确规定在符合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评聘的基本条件下,凡具有师范教育背景、从事一定的涉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原则上都可以担任教育硕士导师。再次,可从基础教育领域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管理人员担任教育硕士导师。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并整合校内外导师资源,稳定并壮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不但能够有效解决教育硕士导师相对匮乏的问题,而且努力使每一位教育硕士导师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传播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为集研究型和实践型一体的指导教师。

五、搭建联系基础教育的通畅的交流平台。教育硕士培养必须积极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动态,努力搭建面向基础教育的交流平台。首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校就先后创办了《语文之友》、《数学之友》、《物理之友》、《化学教与学》、《中学生物学》等面向基础教育的刊物,反映基础教育的教学状况和教改动态,总结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提高基础教育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在我校学习的广大学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学习、科研和发表成果的机会。其次,创立了外语、历史、语文和地理等国家级和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它们先后举办了50多个培训班,参加培训班授课的教师大多数是我校从事教育硕士培养的教师。通过培训、互动和交流,双方共同探讨基础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提高了我校教师开展教育硕士培养的水平。

六、开展以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为形式的理论研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诸多严重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回答。我校充分利用我校教育学科雄厚的科研力量,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基础教育重大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对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理论提升,并反过来指导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硕士的培养。近三年来,仅我校教育硕士导师就主持了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172项,平均每人1项多。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校教育硕士导师仅在教育核心刊物上就发表论文513篇,平均每人3·5篇。受教育部委托,我校地科院主编了鲁教版中学地理教材,社会发展学院主编了中学历史教材,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并服务于基础教育。我校教科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成果“培养21世纪本科学历新型小学教师的探索与实践”,获2005年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七、开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基地。教育硕士培养的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实践性人才,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学习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推广,而教学科研基地是检验理论研究和理论学习成果的适宜的场所。我校通过自身努力以及与学院和中小学密切合作,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教育硕士教学科研基地网络。首先,学校建立了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其次,学院也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建立教育硕士教学科研实验室;第三,学校或学院与中小学通力协作,签定协议,在部分中小学设立教学科研基地。基地和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教师和学员可以自由地在基地开展教学研讨和科研实践活动,包括考察学习、观摩教学、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相互交流等,为广大学员提供了检验学习成果、开展理论研究的良好场所。

八、提供基础教育部门周到的服务。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好优质的师资,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除了与在校学员保持密切的联系、沟通外,我们每年专门组织教育硕士招生宣传,分组奔赴全省各地,全面、深入地了解广大中小学的培养需求和教师的学习需求,全方位介绍我校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听取他们对我校教育硕士培养的意见和要求,加强了相互沟通和信任,促进了培养工作的改进。其次,深入基层为报考我校的教育硕士考生服务。鉴于省内有些地区报考我校教育硕士的考生较多,我们专门组织工作小组分赴考生比较集中的市县上门服务,开展网报后的咨询和现场确认工作,回答考生的各种问题,免去了考生的奔波之苦。第三,为在校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由于越来越多的学员是在暑期到校学习,因此我们确立了暑期是研究生教学的第三学期的概念,在教学方面做到三个正常,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正常开放,教师正常上课,有关行政管理人员正常上班。在学员生活方面做到三个保证,保证每间教室有空调,保证每个宿舍有风扇,保证每餐饭菜价廉物美。

紧密围绕基础教育这一中心培养教育硕士,能够真正使教育硕士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培养出令基础教育满意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为基础教育提供的良好服务也产生了积极的回应,我省和不少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育硕士培养纳入其师资培训计划,从学习经费、学习时间、学习条件等方面对攻读教育硕士的学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大批考生踊跃报考我校,形成了招生和培养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从而为基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优良的师资保证。

作者简介:王立新,1967年生,男,汉族,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博导。通讯地址:江苏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邮编: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