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03
材料性质:曲阜师大
材料来源:2007年12月
加强流动站建设 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培养质量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流动站建设概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上午下午)好: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6年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以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全国诸多高校相继设立,这一创新性的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教育中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工学矛盾,显著地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水平,此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有目共睹。曲阜师范大学自1999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以来,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山东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与兄弟院校一样,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地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理论认识上的不足,更有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专业学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以流动站建设为突破口,改变和优化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下面我代表曲阜师范大学就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建设的相关情况做一汇报,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建立的目的与意义
针对我们在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中所认识到的问题,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建立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教育硕士培养提供一个集“教学研”于一体的基地;第二,探究一种新的教育硕士培养的校本模式,提高教育硕士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促进教育硕士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硕士流动站中,通过指导教师与学员的共同参与,不但可以使指导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管理的实际以提高指导水平,而且可以使教育硕士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教育硕士流动站的建立对于教育硕士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和潜在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促进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第二,增加教育硕士对教学和管理进行比较、借鉴和学习的机会、丰富阅历;第三,提高教育硕士面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合作、协作研究能力和进行教育行为研究的能力;第四,流动站的建立对扩大所在学校的影响、增强科研氛围、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我校教育硕士科研流动站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第一,“教学研”、“管学研”一体化的思想认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实践,基于实践问题的反思与探究是专业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根本途径。
第二,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践教育学,与科学主义范式下的教育学不同,实践教育学更为重视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既需要理论的集中学习,更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三,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经验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基础,扩大学习者的经验对于拓展学习者记忆和意义建构的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针对一定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为理解、说明和解决问题,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广泛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和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
第五,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理论主张教育与管理是高度情景性的活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真实的教学和管理实践,只有以真实的教学、管理实践情景和问题为基础,通过学习者个体或群体的主动探究、积极反思与合作研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发展,这样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易于迁移。
三、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的实施程序与步骤设计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理论,借鉴国内外博士流动站建设的成功经验,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的实施程序与步骤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选择部分管理富有特色、教学质量高、基础教育改革富有成效的中小学建立教育硕士流动站。
第二,由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育硕士培养院系和教育硕士流动站所在学校共同协商,确立教育硕士流动站管理章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就流动站的性质、职责、管理机构、管理机制、进站和出站的程序、标准与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进入流动站的学员一般采取双导师制,第一导师由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各培养院系的导师担任,第二导师由我校所聘任的流动站所在学校的教师担任。
第四,学员在流动站研究课题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流动站所在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一系列备选课题,教育硕士在与导师协商基础上,从备选课题中进行选择;二是教育硕士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在与两位导师协商后自主确定研究课题。
四、我校教育硕士流动站的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实施效果
从参加过流动站的六批学员的反映看,大家普遍认为收获很大。经过考察研究以及与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广泛交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中小学教学和管理的实际,丰富和拓展了对中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研究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学员们通过在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流动站所在学校的校长和分管领导认为,通过与学员们的交流使他们受益匪浅,拓展了工作思路,加深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一位校长说,他常常翻看学员们的专题研究报告,能够从中不断获得启发和工作灵感。
校外聘请的教育硕士指导教师也从指导学员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总的来看,我校教育流动站确立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参加学员以及流动站设立学校都从中获得益处,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效果明显。
(二)存在问题
学校一些指导教师因工作、时间和经费等问题,指导工作没有跟上;学员在专题研究过程中也碰到不少问题,如一些班级教师因怕影响他们工作不愿合作;一些学员反映在站时间较短,对问题研究深入不够;另外,流动站在研究条件方面文献资料缺乏。
五、我校在教育硕士流动站建设方面的未来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根据需要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学校指导教师对流动站工作的参与和指导;继续发挥好流动站所在学校指导教师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两导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二)适当延长学员在站的工作时间。我校将大力宣传教育硕士流动站意义,争取教育硕士原所在学校提高对教育硕士进入流动站工作和学习的支持力度。
(三)与流动站学校共同努力,加强流动站文献资料建设,改善研究条件。
(四)定期召开教育硕士流动站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工作。
(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争取在全省不同地区,分别建设1至2个流动站,使学员获得更多的学习与体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阅历。
以上是我校在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做出的尝试性探索,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